《数一数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数一数》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数一数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:
1、通过实例,体会生活中有大数,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,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。
2、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,认识新的计数单位“千”、“万”,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。
3、通过“估一估”“摆一摆”“数一数”等活动,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,发展学生数感。
4、培养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能力。
教学重点:
1、体验生活中的大数,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。
2、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“千”、“万”,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。
3、通过教学情景,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。
4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。
教学难点:
1、学生自主探索认识“一千”
2、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。
教具:多媒体、课件、正方体模型
教学准备:
1、安排学生提前调查: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。
2、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。
3、教师准备10个正方体模型。
学习方式:自主探索、动手实践、合作交流
教学过程:
活动一:
1、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,谁能从1数到100?他是几个几个数的?为什么29后面的数是30?
2、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,谁能5个5个地数?
3、你们能10个10个地数吗?为什么你们数了90后数的是100呢?
4、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100,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?
(设计意图:以数数活动为引子,既回顾了已学知识“10个一是十,10个十是一百”,又使学生体验了有多种数数的方法,为新课数数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。)
活动二:
1、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?(出示课件资料图片)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?谁愿意介绍给大家?
2、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?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?
3、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,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。(出示课题)
(设计意图: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,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,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,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,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。)
活动三:
1、(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)这是一个什么物体?(出示课件大正方体与小正方体对比图)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,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?(学生汇报完后)谁估的比较接近呢?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。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?
2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,认真观察,仔细思考,想一想,摆一摆,议一议,怎样数比较好。(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,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,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,合作讨论数的方法)
3、小组汇报:可以怎样数?(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)
4、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?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。(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,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)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,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?是怎样数的?(板书:10个一是十,10个十是一百)
5、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,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?(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)一起数数看。
6、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,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?数了几个100?10个一百是多少呢?(板书:10个一百是一千)
(设计意图:出示大正方体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,然后再数一数,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,学生在观察、思考、操作、讨论后,评价选择出较好的数的方法,在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后,再数出一共有这样的十层,发现可以一百一百的数,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。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课件,由抽象到具体,突破了重难点,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。)
7、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,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,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?3个呢?4个呢?5个呢?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?为什么这样数?那如果有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?一起数数看。你能得到什么结论?(板书:10 个一千是一万)
8、现在如果有7个大正方体,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?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?
(设计意图: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,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,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,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,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。提问有7个大正方体后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,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,又为以后学习大数的计算打好了基础。)
活动四:
1、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,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。
2、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,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。
3、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,两本就是100张,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,说一说,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。
4、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,并用手比划出来。
5、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0张纸的厚度,并用手比划出来。
6、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?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?
(设计意图: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,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,不但巩固了10 个一千是一万,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,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。)
活动五:
1、我们在记数时,一个一个地数,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,十个十个地数,谁是计数单位?一百一百地数呢?一千一千地数呢?一万一万地数呢?(板书:个、十、百、千、万……)
2、在这些计数单位中,哪个计数单位最小?哪个计数单位最大?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?
3、我们在写数时,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,这些数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。要表示几个一,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,要表示几个十,就要写在十位上,那要表示几个百,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?要表示几个千呢?要表示几个万呢?(板书:个位、十位、百位、千位、万位……)
4、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?从右边数起第几 ……此处隐藏1002个字……有不太明白的地方,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,比如,用他们的铅笔,橡皮,筷子等实例,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。
4、课程中,也有的学生,对实物或图片、多媒体里面的东西,想象不是很明白,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,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,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,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,可能会接受的更快、更直观。
《数一数》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
P2-3数一数
教学目标
知识目标: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、按不同顺序几个几个地数数,并能根据不同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;在多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。
能力弥补: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情感态度目标:感受加法的局限性,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。
教学准备
图片若干张
教学过程
活动一:复习铺垫
师: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,如果请你从1数到20,你认为可以怎样数?
抽答板书:几个几个地数
活动二:数一数,列一列
(一)数一数,算一算有多少个熊猫玩具。
1、师:熊猫是一种珍贵的动物,它在世界的数量不多,主要生活在我们中国,所以说熊猫是我国的国宝。(出示熊猫玩具)瞧,多可爱的熊猫!你喜欢吗?
(出示熊猫图)现在,让我们一起去玩具店看一看,数一数柜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?你是怎么看,怎么数的,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。
2、抽答板书:
横着看 5个5个地数
竖着看 3个3个地数
3、师:小朋友们真聪明,能从横的、竖的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图画,也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熊猫玩具的个数。那么,能不能用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呢?
4、抽答板书:
5+5+5=15(个)
3+3+3+3+3=15(个)
5、小结:观察熊猫图时,我们可以从横的、竖的两个不同角度来看,发现有不同的数法,还知道能用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。
(二)数一数,算一算有多少个圆片
1、出示圆片图。
师: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圆片图,要知道一共有几个圆片,你有不同的数法吗?能分别列式计算吗?
把你的数法和算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。
2、抽答板书:
横看看6+6+6+6=24(个)
竖看看4+4+4+4+4+4=24(个)
(三)数一数,算一算有多少个方格
1、出示方格图。
请学生观察方格图后,独立列式计算,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数,怎么算的。
板书:
10+10+10=30(个)
3+3+3+3+3+3+3+3=30(个)
活动三:引导学生在算一算中体会加法的局限性
1、创设情境,提出问题
(出示苹果图)星期六,小朋友们要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,准备送给每位老人一盘苹果,每盘苹果是3个,看看图上已经准备了几盘苹果?
要知道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,书上算式是5个3相加,这样列式对吗?为什么?
2、师:你能算出5盘苹果一共有几个吗?请你算一算。
3、师:你能列出6盘、10盘、15盘苹果的算式吗?
4、敬老院里一共有56位老人,要准备56盘苹果,你能列出算式计算56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吗?怎样列式呢?
5、要写出56个3连加,你有什么感受?
活动四:总结延伸
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感想?
延伸:下节课,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个新朋友——乘法,用它来表示几个几连加就简便多了。
《数一数》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:
1、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,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;
2、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,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;
3、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,渗透应用意识;
4、在他人的帮助下,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。
教学重、难点:
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,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。
教具准备:
多媒体课件等
教学过程:
创设情境 兴趣的产生
谈话:
小朋友们都爱玩,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?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。(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,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)
自主探索 兴趣的维持
1、初步感知
(1)提问:在儿童乐园,你看见了什么?
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
(2)描述:灿烂的阳光下,绿树成荫,鲜花怒放,鸟儿欢快的歌唱,蝴蝶快乐的飞舞,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,他们有在骑木马,有的在荡秋千,有的在坐小飞机,有的在滑滑梯。
2、数数交流
(1)提问: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,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?
(2)学生先自己数一数,再数给同桌听。
(3)选几名学生做向导,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。
3、总结方法
(1)展开讨论: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?
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
(2)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。(从左往右,从上往下等)
4、抢答练习
(1)提问:1个……学生接:1个滑梯;2架……,学生接2架秋千……(课件演示,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)
(2)自己看图说图意如:3架木马……
5、点子图表示数
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,你想用什么表示?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?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(演示出现1个点子)
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?为什么?怎样表示木马、飞机的个数?你还有什么想法?(让学生充分地说)
探索: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?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?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?10个点子表示什么?
三、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
过渡:
小朋友,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,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!(带领学生走出课堂,走进校园)
找找数娃娃
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,你愿意找到它们吗?
找到后与好朋友(包括老师)交流。
练练点子表示数
(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)
1位白雪公主、2条手帕、3个蘑茹、4朵花、5只篮子、6个苹果、7个小矮人、8只茶杯、9只梨、10只小碗。
四、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
谈话:
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,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,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?你打算今后怎样做?学生自由谈论。
文档为doc格式